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自学考试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第六章

来源:河南自考网 加入时间:[2019-07-27 18:00] 点击数:

  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
  
  这一章出大题目的可能性不大,但2001年江苏卷出的小题目有8 分之多。可见细的地方一定要记牢。
  
  第一节 汉字的结构及其人文精神
  
  1、人类最初的精神产品是语言。文字的出现晚于语言,直到5000年前才产生。
  
  2、在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只有语言和遗传代码是人类从祖先传给后代的两种最基本的信息。
  
  3、语言是人最重要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人的思维、感情、知觉意识、文化承诺等;语言又是维系人与世界各种关系的基本纽带,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的主要手段,是传统和文化发展的主要媒介。
  
  4、语言是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征。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深藏在民族语言中,因而语言结构具有民族文化的通约性。
  
  5、汉语的组织方式有很强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根源于汉语建构的简易性;主要表现在词语的弹性上,即词义功能的发散性上。
  
  6、汉语在组成句子时,除了讲究语法上的选择和词汇上的选择之外,还讲究音韵上的协调平稳。
  
  7、汉语句子组织建构过程的两个基本环节是组块和流块。
  
  第二节 中国文字的形态及其演变
  
  1、上古初民所采用的原始记事方式有:结绳、木刻、图画,以及在器物上划刻,用以帮助记忆、交流思想。
  
  2、随着一些符号的反复使用及先民在使用原始记事方法中的经验的积累,文字因此孕育而生。
  
  大约在距今4500年左右,出现了文字。
  
  3、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有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指事是指用点、划来指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或位置,是一种抽象的描绘;会意即组合两个以上已有之字,表达新的意思。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80% 以上。
  
  4、汉字形态的演变:最初的造字过程是观物取象的过程。
  
  5、汉字由图画文字发展而来,汉字的发展史又是图画文字的象形、象意特征逐渐退化的历史。
  
  这种退化不是要将汉字发展成为一堆纯粹假定性的符号,而是要使汉字的表意功能更好地适应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汉字数千年的发展过程,是其与生俱来的象形表意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
  
  6、汉字逻辑框架的核心是表意。在汉字的表意功能不断完善中,汉字的结构形态无论在历时层面还是共时层面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历时层面来说,汉字的文化形态经历了一个不断符号化的嬗变过程。
  
  7、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属于比较成熟了的中国文字,具备象形、指事等多种造字法,并大量使用假借字;但还保留着种种图画文字的胎迹;与图画文字相比,其象形字部分已经线条化、轮廓化、特征化了,尤其是其用形与声的互注发展汉字的表意功能,使汉字能适应日常交际中大量新概念、新语汇的形成。
  
  8、金文是周代的文字。其在结构上与甲骨文没有太大的不同。
  
  9、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地方势力和地方文化对汉字作了种种改造,或分化、或繁化、或简化,但汉字的发展历程并没有中断,作为汉字发展主流的秦系文字出现了直线化、笔画化的趋势。
  
  10、小篆化是秦统一后的文字,字形简化,形体固定,异体字减少,合文淘汰。
  
  11、隶书孕育于秦汉之际,其产生是汉字形态的巨变。因为此前的汉字都以曲线构形以象实物之形,小篆的象形表意作用仍很突出;隶书将圆润的线条改为方折的笔画,使汉字的书写彻底摆脱了描绘而成为符号的书写。隶书还大大简化了汉字的形符。当然隶书并没有改变汉字象形表意的性质,只不过是使这一手段简化了而已。
  
  12、文字只有便于书写,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文字改革的迫切原望,来自于下层的人民。
  
  13、楷书孕育于汉末和南北朝时期。
  
  1、论述题:汉字形态的演变。(包括要点4、5、6.再加:汉字数千年的发展过程,是其与生俱来的象形表意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世界上许多文字都曾经历过图画文字的阶段,后来多走上了以字母记音的发展道路,成为语言符号。但汉字却把它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发展、保存了下来)
  
  第三节 中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演变
  
  1、金刻是指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它是最早的书籍形式之一。铭文的内容以宣扬周王功德、记载重要事件为主。
  
  2、石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碑文。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春秋时的石鼓文,其内容都是四言诗。
  
  石刻最大的书籍功能在于石经的刻制,起始于汉平帝年间,此后历代都有。主要功能是校订经典。唐以后,这一功能趋弱。
  
  3、简策,是上古时代书籍的另一种形态。简就是一竹片,策就是用牛皮或线将多片编连起来的竹书。
  
  4、帛书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帛是一种丝织品。东汉时广泛运用。
  
  5、纸,早在西汉初年就有发明,扩大生产是在东汉的蔡伦改进、推广之后。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写本盛行。在唐以前,写本的形式是卷轴。
  
  6、雕版印刷起于中唐,最初是从印刷历书和佛经开始的。敦煌发现的金刚经是我国发现最古的印刷实物。唐五代后,雕版印刷开始规模化。并逐步形成了官刻、坊刻、私制并行的盛况。此后,刻书成为历代朝野一项重要的工作。北宋仁宗时期毕升发明了泥活字版。宋刻本和元刻本都极其珍贵。
  
  7、《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是手钞本。
  
  8、中国书籍的演变以独具传统的物质形态发挥着汉字的文化传播、承继功能。汉字的典籍形态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概览
  
  1、中国古代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还有类书和丛书。
  
  2、经书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书籍,包括儒家经典和历代对儒家经典的注疏。最早的经书包括《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和《春秋》六种。汉代失《乐经》,加《孝经》和《论语》,合称为七经;唐代扩大为九经(即把礼经分为周礼、仪礼和礼记)和十二经(即把解释《春秋》的三传《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加为经书),后又增加《尔雅》,宋代增加《孟子》合为十三经。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书经是我国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包括虞夏商周的文诰号令;易经是占卜用书;《周礼》是一部谈论政治制度的书;《仪礼》记录了周代贵族的礼制,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春秋三传是对我国第一部编制史《春秋》所作的阐释;《尔雅》是一部古代训诂资料汇编。
  
  4、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5、正史,是指纪传体史书。最早的是《史记》,以人物为本位,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东汉班固作《汉书》,将正史格局定为纪、表、志、传四体。
  
  6、编年体通史的代表作是《资治通鉴》;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史书叫“政书”;断代的典章制度史称为“会要”。
  
  7、诸子是指先秦到汉初各学派的著作。包括儒、道、墨、阴阳、法、名、杂、法、书等。
  
  8、道家的主要经典是《老子》、《庄子》。
  
  9、法家的代表作:《商君书》的基本思想是主张法治、实行农战,加强集权,以求富强。《慎子》、《韩非子》。
  
  10、兵家著作有《孙子》、《孙膑兵法》和《吴子》。
  
  11、《管子》包含了道、名、法等家的思想。《吕氏春秋》以儒、道思想为主。
  
  12、汉魏六朝诸子的代表作有《新语》、《淮南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盐铁论》
  
  (询以治乱的一场争论》《法言》《论衡》《申鉴》《潜夫论》,抱朴子》等。
  
  13、集部是诗文词等书的总称。《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其中别集是指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总集是指汇录多人作品的集子。
  
  14、《楚辞》是西汉齐向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而成的诗歌作品以及模仿它们的作品汇编成的书。
  
  15、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集是梁萧统的《文选》,收录了先秦至梁的各体诗文。
  
  16、类书是中国古代典籍中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工具书,它将群书中的各种资料以类相从,供检索之用。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编的《皇览》;明代以前,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册府元龟》;明代类书规模最大的是《永乐大典》;清代规模最大的是《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用处最广,体例最完善的一种。
  
  17、丛书是将数人之书合为一编而别提一总名,以利学者系统览阅。清代乾隆年间编成的《四库全书》是丛书中的代表作。
  
  1、中国古代丛书林林总总,最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成的大型从书(B ) A《古今图书集成》 B《四库全书》 C《二十四史》
  
  2、诗经分为(ACE )三大类。A 风 B乐 C雅 D礼 E颂
  
  3、汉魏六朝诸子的代表作有(ACDF)A 《新语》 B《文馆词林》 C《法言》 D《论衡》E《玉台新咏》 F《淮南子》
  
  4、2001年江苏自考卷:至今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是(D ) 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 《康熙字典》 D《四库全书》(这道题出得无根无据,书上没有,可见偏度之大。)
  
  5、2001年江苏自考卷:《周礼》又名周官,是一部(D ) A记录周代贵族礼制的书 B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C占卜书 D谈论政治制度的书
  
  6、2001年江苏卷:汉代六经中的《乐经》不存在,增加了(B )合为七经。A 论语孟子 B孝经论语 C孟子老子 D老子庄子
  
  7、2002年江苏卷: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8、(孙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9、战国时法学家商鞅及其后学著作的合编是《商君书》。

【结尾】以上是关于“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第六章”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关于河南省学历提升的相关资讯,如河南成考、自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成考专业、自考专业等,敬请关注河南学历提升报考网。
本文地址:http://www.henankejidaxue.com/zikao/20190727_2910.html
在线报名,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
x
添加微信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