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略分析
相对重要章节,考试题型比较灵活,主要是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局部用到本章内容
第一节 外部环境分析(考点明确,多至10分左右,题型:简答、名词解释、选择)
1、宏观环境(P34):(名词解释)
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社会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为和企业的的各种宏观力量,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
2、产业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P38):(简答)(2004年)
(1)产业的主要经济特征分析。
(2)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3)产业内战略群体分析。
(4)对本企业最近和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3、产业(P39):(名词解释)
是指同类企业的集合。这些同类企业一般来说,使用着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材料,使用着相同或相近的生产工艺技术,提供着功能相同的产品,为争夺某一需求的消费者而竞争。
4、一个产业区别于另一个产业,通常表现在经济特征。(P39)(选择)
5、一个企业在产业中的盈利状况,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该产业的盈利潜力,又称产业吸引力,二是企业在该产业中的地位。(P41)
6、波特“五种力量模型”(P42图很重要):(简答)
一个产业的盈利潜力或吸引力,由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及其综合强度决定:
(1)潜在进入者(新进入者的威胁);
(2)产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3)替代品(替代品的威胁);
(4)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5)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
7、进入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的高低以及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P43)
8、进入壁垒(P43):(名词解释)(2005年)
进入壁垒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9、规模经济(P41):(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是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10、产品差别化(P41):(名词解释)
产品差别化是由于顾客或用户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或品牌信誉的忠诚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产品之间的差别。
11、转换成本(P41):(名词解释)
转换成本是指购买者购买一个供应商的产品转换到购买另一个供应商的产品所支付的一次性成本。
12、决定进入壁垒高低的因素(P43):(掌握)(简答6分)
(1)规模经济;
(2)产品差别化;
(3)资本需求;
(4)转换成本;
(5)销售渠道;
(6)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13、决定产业内现有企业竞争激烈程度的因素(P45):(简答)
(1)竞争者的多寡及力量对比;
(2)市场增长率;
(3)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
(4)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及转换成本;
(5)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加幅度;
(6)产业内企业采用的策略和北京的差异以及竞争中利害关系的大小;
(7)退出壁垒。
14、退出壁垒(P46):(名词解释)
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5、进入壁垒与产业获利能力的关系(P47表):(选择)
(1)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高:高利润、高风险。
(2)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低:稳定的高利润。
(3)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低利润、高风险。
(4)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低:稳定的低利润。
16、决定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P48):(简答)
(1)供应商的集中程度。
(2)交易量的大小。
(3)产品差异化程度。
(4)转换供应商成本的大小。
(5)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6)信息的掌握程度。
17、战略群体(P50):(名词解释)(2004年)
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
18、战略群体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重点不同(P50):(选择)
(1)纵向一体化程度不同;(2)专业化程度不同;(3)研究开发重点不同;(4)推销的重点不同。
19、对竞争对手分析的四个基本要素(P53):(重点掌握)(选择)
(1)未来目标;(2)自我假设;(3)现行战略;(4)潜在能力。
第二节 内部环境分析
1、企业价值链(P58图):(选择)(2005年简答)
(1)基本活动:后勤进货(内部后勤)、制造(生产加工)、发货后勤(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售后服务
(2)支持活动:采购、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结构
2、企业核心能力(P62):(名词解释)
又称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使企业长期或持续拥有某种竞争优势的能力,它通常表现为企业经营中的累积性学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
3、企业核心能力的特性:价值性、异质性、不可模仿性、难以替代性、扩展性。(P62)(考过选择)
4、核心能力的培育途经(P63):(选择)(掌握,很可能在案例题中出现)
(1)自我发展。
(2)与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
(3)并购拥有某种专长的企业。
第三节 环境分析技术
1、环境分析技术的两种方法:SWOT分析法、战略要素评价矩阵法。(掌握)(选择)
2、SWOT分析法的基本含义(P64):(掌握)(名词解释)
美国哈佛商学院率先采用的一种经典分析法,即根据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分析公司内部的优势与劣势,根据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公司的机会与威胁,进而选择最佳战略的一种环境分析法。
3、SWOT分析图(P66):(选择)
第Ⅰ类(右上角):增长型战略(具有很好的内部优势以及众多的外部机会);
第Ⅱ类(左上角):扭转型战略(面临巨大的外部机会,却受到内部劣势的限制);
第Ⅲ类(左下角):防御型战略(内部存在劣势,外部面临强大威胁);
第Ⅳ类(右下角):多种经营战略(具有一定的内部优势,外部环境存在威胁)。
4、战略要素评价矩阵法的分析步骤(P67):
(1)由企业战略决策者识别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环境中的关键要素。
(2)根据战略要素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
(3)1、2、3、4各评价值代表相应要素对于企业战略来说是主要威胁(或主要劣势)、一般威胁(或一般劣势)、一般机会(或一般优势)和主要机会(或主要优势)。
(4)将每一战略要素的权重与相应的评价值相乘,得出该要素的加权评价值。
(5)将每一要素的加权评价值加总,得出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或内部环境中的优势与劣势情况的综合评价值。
【结尾】以上是关于“中英合作战略管理教程串讲第二章”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关于河南省学历提升的相关资讯,如河南成考、自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成考专业、自考专业等,敬请关注河南学历提升报考网。
本文地址:http://www.henankejidaxue.com/zikao/20190718_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