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的词汇可能产生急剧的变化。
2.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
3.造成现代汉语中出现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复句形式的原因是汉语受印欧语言的影响。
4.关于语言的起源,一种观点认为,原始人类起初没有语言,后来为了相互交际,就通过彼此的约定,规定事物的名称,这样就产生了语言。人们把这种学说称为社会契约说。
5.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特点。
6.语汇是语言系统各个部分中发展速度最快的。
7.关于人类语言的前身,有人主张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情感的各种叫喊演变而来的。人们把这种学说称为感叹说。
8.恩格斯认为,语言起源于劳动。
9.我国的国语是汉语。
10.美国英语是一种英语的地域变体。
11.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方言,最主要的依据是语音。
12.地域方言是社会不完全分化的产物。
13.我国古代的雅言、通言和后来的官话是当时的通用语。
14.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因为文化的原因。
15.意大利共同语的标准音是佛罗伦斯语音。
16.双语现象不属于语言分化的结果;双语阶段是语言转用的必经阶段。
17.在啤酒、剑桥、卡通、酒吧这几个词中,属于半音译半意译的是剑桥。
18.在青霉素、盘尼西林、机关枪、演绎这几个词中,属于音义全借的外来词是盘尼西林。
19.盘尼西林、尼龙、香槟、电话这几个词中,属于意译词的是电话。
20.在马力、新西兰、哈达、卡车这几个词中,属于仿译词的是马力。
21、在沙发、芭蕾舞、干部、足球这几个词中,属于音译词的是沙发。
22.我国北魏时期实现语言转用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
23.国外语言学家把洋泾浜语称为皮琴语。
24.我国1985年修订并公布的关于语音规范化的文件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25.实施语言规划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
26.社会对语言主观的有意识的影响是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作出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二、多项选择题
1.因语言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造成的语言演变现象有:(1)汉语的构词模式由单音节词为主变为以双音节词为主。(2)没有声调的古藏语发展为现在的有声调的藏语拉萨方言和康方言。
2.推动语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1)社会的进步。
(2)社会的分化。
(3)社会的统一。
(4)国家之间的接触。
(5)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
3.现代汉语比起古代汉语来所具有的特点有:
(1)语汇大大丰富了。
(2)主语省略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3)书面语中的句子更长了。
(4)句式更加多样化了。
(5)修饰成分特别是复杂的修饰成分用得更多了。
4.除语言系统内部各组成都分的发展演变外,语言发展演变还表现为:
(1)一种语言内部分化出不同的方言。
(2)方言成为不同的语言。
(3)-种语言消除方言分歧走向统一。
(4)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
5.社会统一在语言上的表现是: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语言的转用。
6.中国古代的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们当时叫:雅言、通语、官话。
7.壮语、苗语,维吾尔语、傣语、日语中,属于汉藏语系的是:壮语、苗语、傣语。
8.俄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德语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是:英语、德语。
9.汉语方言的差别可以表现在:
(1)音位系统不同。
(2)声调数量不同。
(3)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的称呼不同。
(4)名词和量词的结合特点不同。
(5)语序不同。
10.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从而产生了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11.汉语从梵语中借入的词有:夜叉、罗汉、塔。
12.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过程中发生语言转用的少数民族有羌族、契丹族。
13.民族融合过程中,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的决定因素包括语言使用者在经济上的优势、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人口数量上的优势。
14.在奥委会、足联、电灯、克隆、苏维埃这几个词中,属于借词的是克隆、苏维埃。
【结尾】以上是关于“语言学概论第七章练习题单选多选”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关于河南省学历提升的相关资讯,如河南成考、自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成考专业、自考专业等,敬请关注河南学历提升报考网。
本文地址:http://www.henankejidaxue.com/zikao/20190712_2353.html